第(2/3)页 “不不不,詹院长说的是可能为真,传国玉玺这么重要的东西,怎么可能光看东西就判断出真假,必须得有切实可靠的来历才行。” “的确,这要真是传国玉玺的话,那太珍贵了,没有切实来历的话,也有可能是别人用其他古玉伪造出来的。” “不是,那你们这不是在扯淡吗?东西是真的就真的,还非要什么出处和史料,那如果没有这些,难道一个真东西还能成假的?” 将鉴定过于依托史料和出处,一向是詹肃这种学院派所推崇的。 这和他们考古时秉持的交叉验证法一样,那就是信奉所谓的孤证不立。 但在实际上,也有人对此极为不满。 在反对者看来,一件古董的真和假,就不应该依托其他东西,光看古董本身的鉴定结果便可。 至于史料记载和出处,那只能起到辅助鉴定的作用,绝不可过于依赖,因噎废食。 这一派人,认为在龙国浩如烟海的史料记载中,本就有很多记载自相矛盾。 这其中的种种原因十分复杂,既可能是史料记录者的失误,也可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。 甚至由于最受大家认可的史料记载,采用的都是传记体。 史官在给每个人立传记时,立场和出发点也不同。 这就造成明明是同样一件历史事件,从事件双方的传记来看,可能截然不同。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,那就是刺客列传,这些刺客舍生忘死,以弱击强,史官在给他们立传时,带入他们的立场,当然是将这些人写的豪气干云,让人看的为之热血沸腾。 可如果镜头一转,转到被他们刺杀的那一方,那就会发现,事情好像又彻底不一样了。 这种从不同视角记录下来的史料,在印证一些历史事实时,当然是极其好用的。 如果想要知道一件事,在历史上是否发生过,直接把双方的视角拉出来一对照即可。 但这种记录方法也有一个弊端,那就是记录一旦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,那根本没办法确定哪边是真是假。 只能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旁证,可谁又知道,这些旁证又是否可靠呢。 第(2/3)页